朱元璋早年悲惨的经历是元末那个年代的缩影,底层劳动人民没有活路,不反抗只能等死,所以革命形成燎原之势。开仓库,救穷人,就是最好的革命口号。几个大的农民起义军中,刘福通的红巾军是最革命、反元最积极的,其他朱元璋、陈友谅逐渐军阀化,甚至会和元军暗通款曲。最后刘福通红巾军被元军绞杀,朱元璋夹缝中生存,靠着运势打败陈友谅,然后联络汉人地主阶级,又打败了元军,最后当上了皇帝。

朱元璋最后的胜利,首先是时代的推动;然后是其个人的原因:能学习、会用人,有谋略;再则是政治口号喊的好:一、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 二、如蒙古色目,愿为臣民者,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,第一个口号广泛获得了全民的支持,比刘福通"恢复赵宋"要高明的多,第二个口号,直接打消了部分蒙古民众的反抗防线,这两条加起来竟像是那个时代的统一战线。

为了达到个人权力的目的,朱元璋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,最后变成了一个侩子手:“杀得无人敢说话,无人敢出一口大气了。杀,杀,杀!杀了一辈子,两手都涂满了鲜血的白头刽子手,踌躇满志,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,皇基永固。"。打了十几年仗,残暴的元人被赶跑了,底层的老百姓依然没有过上好日子。权贵阶级直面皇帝,身边不断有人死于屠刀之下,会是一种怎样的绝望,他们会后悔帮助了他吗?

相比皇帝的残暴,马皇后一段的描写,篇幅不长,却让人感动她的善良:“病时怕连累医生得罪,不肯服药,临死还劝元璋求贤才,听直言,慎终如始。元璋痛哭,不再立皇后”。她可能是想用自己的举动,减轻一些朱元璋的罪过。

朱元璋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,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虽出了几个不孝子,但更多儿子都是成才的,有能治国的,有能守边的,有能文的,有好武的。可叹朱标早死,否则又可能是文景之治的重演。

最后,想起儿时杨洁版《朱元璋》,其主题曲道尽了朱元璋一生: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大元帅
八面威风所向披靡
敌寇惧 鬼神泣
南征北战惊天地
只说是闯过了腥风血雨
手足情 君臣意
荣辱与共成一体
因何故
杯觥交错藏杀机
莫非是守大业
稳定朝纲保社稷
都说是自古来帝王多疑
却何必血淋淋
染红六朝金粉地
敢问你大英雄今何去
路儿迢迢断魂梦依稀
只留下几声赞许几声叹息
留下凤阳歌一曲